从“铁脚板”到“科技兵”!延庆长城巡护用上“千里眼”—

来源:北京延庆微信公众号 编辑:韩冰 时间2025年05月21日

晨光初露,大庄科乡的山梁上已跃动着几个荧光绿的身影。王东旺背着新配发的巡城背包,指尖在智能终端划过,无人机盘旋升空——这位年过五旬的长城卫士,正带领着他的队伍完成从“铁脚板”到“科技兵”的转型。 



自从进入森林防火期,王东旺的任务叠加,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些,经常天刚蒙蒙亮,他和队员们便要带着防火工具踏上长城巡护之路。早上的长城寒气逼人,虽然王东旺穿上了厚衣服,戴上了手套,但冷气还是一个劲儿地往衣服里钻。向上拉了拉衣领,王东旺加快脚步。一路上山,一路查看,野草丛、灌木丛都是他会特别留意的地方。行进至坡顶,一行连绵不断的石堆映入眼帘,这便是王东旺要巡查的长城——大庄科段长城。 


这段有7.5公里长的大庄科段长城,基本上没有好走的路,全是碎石头和荆棘。长城保护员的责任就是“三及时”:见到游人及时劝阻、见到垃圾及时捡拾、见到破损及时上报。 


开启GPS、打开记录软件、连接数据共享传输……4月16日,延庆区大风极端天气过后,王东旺赶紧爬上长城操控无人机进行监测巡护。由远及近、定格拉开,监控屏幕上,盘踞于山海峰峦间的长城雄姿尽显,墙体蜿蜒之状貌尽收眼底。 


“在特殊天气时,我们利用无人机增加巡查长城的频率,这非常有必要。”王东旺介绍,所拍摄图片的时间、位置等信息会迅速传输进数据库。通过与之前拍摄的资料进行精准对比,可以迅速判断长城墙体的状貌近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,要不要进行预防性保护。这些数据对于长城“强筋健骨”起了很大作用。 


“以前巡查全凭两条腿,现在有了这些‘千里眼’方便多了。”相比于老一辈人的徒步巡查,懂技术、懂网络的王东旺可以说是“长城保护员2.0版”。“长城保护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,对科技手段的运用越来越精细。2.0版,是几代长城保护员巡护长城的接力守望,是顺应时代需求的‘科技版’。”王东旺说。 


以前,劝阻游客全靠“人海战术”。2024年“五一”假期,王东旺带着队员和乡干部连续三天驻守路口,硬生生劝返了500多辆私家车。如今,大庄科段2号到4号考古路段架设的智能监控设备,能自动撷取闯入者。今年清明小长假,违规闯入量同比下降76%。 


随着京畿长城风景道项目的推进,沿长城修建风景步道的计划正在逐步落实,这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欣赏长城壮丽美景的安全途径,也大大减轻了长城保护员劝阻游人的压力。 


科研力量的注入,是长城保护工作的新发展。自2022年大庄科乡长城成为研究性长城修缮实践基地以来,科研人员不断摸索“边修长城边研究”的方法。过去一年里,这一方法逐渐成熟,为长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。长城在科学修缮下,愈发精神,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。 


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,长城保护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,一系列新举措不断涌现。香屯村绘制了精美的长城文化墙,成立了“长城文化志愿服务队”,以长城文化为主题的乡情村史陈列室也即将开放。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,更让长城文化深入人心,吸引了更多人关注长城保护。王东旺和村民们正努力将香屯村建设成为长城文化景区化村庄,让长城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新力量。 


王东旺感慨地说:“过去我们就像长城的‘防御墙’,用身体和汗水守护它。现在,有了国家的支持、科研的力量和全村人的努力,长城保护有了更多的保障。”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指引下,长城保护员们不再仅仅是孤独的守护者,而是与时代同频共振,共同书写长城保护新篇章的参与者。他们以长城为纽带,连接起历史与未来,让古老的长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,也让长城脚下的乡村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
咨询电话:69106207-8233  
客服